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365txs.com

盛唐挽歌 第93节(2 / 3)

,弄掉杨玉环,收买潜力将领,在安史之乱中取而代之,设一个傀儡,最后加九锡。

并不是不能这样写。虽然这有可能让配角全都变成智商低下的人,但是……也有很多读者买账,事实证明,爽文读者并不会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哪怕他们再回头看第二遍的时候会感觉恶心。

可是,大唐的发展重心始终都在西域,那是中国人古代的“大航海时代”,充满了机遇和冒险。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断绝,中国人扩张自信张扬的年代渐渐远去。

汉唐雄风,半在河西。如果不写河西,不写西域,那算什么写出了大唐风物?

读者们看到一个老硬币顺利夺权,从基层到皇帝,固然是有些爽点的。

可是,历史文就真的只是阴谋诡计么?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盛唐时唐人在西域开拓进取,包容并蓄的风气,对于今天很有借鉴与参考的意义,是时代的声音,甚至是时代的呼唤!

好的为我所用,不好的向我学习,唐人的开放与自信,不在于女性的放荡不羁,而在于社会层面的自信昂扬。

这便是唐代“以我为主,四海一家”的核心思想。

我觉得,这些东西比那些诡谲的计谋和不合时宜的“现代发明”,更有历史的味道。

至于本书的成绩,我也没有多少苛求;我以我心写文,凡事问心无愧即可。

历史就是浩浩荡荡,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用毛爷爷的一首词来表达: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68章 宰相之才

开元二十六年三月,一整个冬天都过得舒服极了的李隆基,从华清宫返回兴庆宫,然后他就差点被吐蕃人的当头一棒给打晕了。

吐蕃大军在与大唐交界的三个地段:剑南、陇右及河西大打出手,其来势甚为凶猛!

但其他两个方向都是虚招,唯有河西这边是实打实的进攻。

位于新城(今青海金巴台古城)的吐蕃军,从祁连山孔道渗透到河西走廊,急攻凉州城,大出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的意料。

他亲率赤水军与吐蕃军战于凉州城外,双方都是死伤惨重,拳拳到肉。

后因为讨不到便宜,吐蕃军趁着夜色遁走。

吐蕃人虽然没得手,但却让李隆基惊出一身冷汗。凉州城是河西走廊与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关键后勤节点。如果把大唐在西域的军队比作一把剑,那凉州城当之无愧就是这把剑的剑柄。

剑柄被砸了,宝剑也就折了。大唐西北的局势会加速糜烂。

基哥大怒,下了一道诏书:

“吐蕃小丑,频年犯塞,坏我城镇,虏我边人。其河西、陇右、安西、剑南等州,节度将士以下,有能斩获吐蕃赞普者,封异姓王;斩获大将军者,授大将军;获次以下者,节级授将军中郎将。不限白身官资,一例酬赏;速令布告,咸使闻知。”

嗯,简单说,就是有功者授予官职,但金钱财帛这方面的奖励提也没提。

王忠嗣得到军令,调任赤水军军使,即日起奔赴河西。但方重勇却暂时还没动身,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凉州城的“民政官员”,可以等战局不那么焦灼的时候再出发。

……

“这是搞什么鬼?”

离出发没几天,方重勇就收到郑叔清从洛阳写来的信,除了那些客套话外,核心议题就只有两个字:救命!

老郑被任命为转运使,如今负责含嘉仓的仓储和对西北战事的粮秣供应。

这可是要了他的老命!

汴口到洛阳段的运河被裴耀卿废弃,含嘉仓储存的粮秣,自然是没有稳定来源了。偶尔有运粮的船来洛阳,也是把粮秣销售给本地,而不是卖给官府仓储。

这个时候,就是该把“先辈们”的好办法拿出来试一试了。比如说“平籴法”。

平籴法所收的粮食,粮价低于洛阳地区市面上的粮食售价,所以这就意味着,在运河不通畅的情况下,实际上收不到多少粮食。在洛阳本地收粮,还会造成东都粮价高企。

而粮价越高,本地大户就越是会捂粮惜售,进一步推高粮价。如此一来,老郑需要不断向朝廷“请款”,要不然,他根本没那么多钱来收粮。以李隆基的性格,这么做多半是在作死。

但含嘉仓要是一直半空着,老郑又很可能就会被李隆基治罪。

怎么办都是两难。

“只是堆仓库啊……”

方重勇将这封信看了又看,心中一阵阵腻歪。

如果想搞好大唐的经济,解决那些民生问题,方重勇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但是想把含嘉仓填满,这对他而言有难度么?

完全没有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