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365txs.com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3节(1 / 2)

而且随着和诸多御医交流增多,再加上翻看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医书。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对中医来说很致命的问题。

理论体系不统一。

这是一个一直被他忽略的问题。

前世大家基本都知道,中医讲究阴阳五行什么的。

可在古代,阴阳五行只是流传比较广的一套体系。

同时期还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同样的病在不同的地方,找不同的医生去看,就有可能得出两个结果。

原因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生,采用的可能就不是同一套医理。

还有就是,不同地域生长的药材不同,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方也不同。

因为药材大多都具有可替换性。

外来药加上运费,价格会翻好几倍。

本地药也能用,价格还便宜,干嘛用外来药?

除非是本地不长,又没有可替代种类的药材,才会使用外地药。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果,医生换一个地方,开出来的药方可能别人就看不懂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本草纲目》了,它的出现解决了药材上的地域差异。

只要熟读《本草纲目》,不论跑到哪里,都能按照当地情况开相应的药方。

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也是陈景恪,为什么要编写医书的另一个原因。

但药材上的地域差异,可以靠一部医书来解决。

医学理论上的不同,就有些麻烦了啊。

前世还是解放后,国家集合了当时的中医国手。

以阴阳五行为主,吸收了各个体系的精华,才形成了统一的中医理论。

陈景恪一直学习并使用的,就是这一套体系。

他倒是能将这一套体系给写出来,可问题是,怎么推广啊。

前世是靠着国家力量推广的,后来所有医科大学都采用的这一套体系。

你不学,连行医资格都不给你。

现在医学传承基本都是靠家传,或者是师徒带,想统一理论体系,很难。

实在想不到办法,他只能摇摇头叹道:

罢了罢了,先把医书写出来,推广的事情再慢慢想办法。

大不了到时候我自己出钱,大量印刷免费给别的医生送书。

这年头知识都很宝贵,很少有人会和别人分享。

有免费的医书,就不信他们不感兴趣。

到时候自己再弄出现代医学,他们不想学都不行。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每天看看书,写写医书,朱标有需要就去给他帮帮忙。

这期间,他也旁敲侧击的找朱标打探了一下,为什么朝廷要扩招算科。

难道计官的缺口真的有那么大?

朱标倒也没有瞒他,将实情相告。

得知现状,陈景恪心情也不由得沉重起来。

朱元璋杀伐果断,是个敢掀桌子的皇帝,而且还是三番五次掀桌子。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是有的。

但也带来了一个恶果,官僚体系被破坏,大量职务出现空缺。

导致的后果就是,基层的混乱。

权力出现空白,就需要有人来接手。

朝廷派不出足够的官吏填补空缺,那这个位置就会被地方大户把持。

现在大明的基层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而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太致命了。

第80章 心眼真多啊

大明当前的情况,让陈景恪想起了万历时期。

前世流传一个说法,明实亡于万历。

这位万历皇帝,斗不过文官就开始摆烂。

你们文官不是厉害吗?

老子不给你们授官,看你们能怎么办。

官位出现空缺,那就空着呗。

最严重的时候,六部尚书和九寺卿只有不到一半人在任。

六部给事中只有四个人,主事全部空缺。

十三道御史只剩下五个人,要负责巡视全国。

要知道,按照规定六部给事中应该是五十余人,都察院应该是一百余人。

地方衙门主官空缺就更多了,很多府县都是次官在掌管政务,而且一管就是一二十年。

后果有多严重,只要想一想就知道了。

地方官升迁无望,又没有人来监督,就和地方士绅勾结,大肆捞取钱财。

万历摆烂,却不耽误他捞钱。

派出镇守太监,去各个地方坐镇捞钱。

这些太监又和地方官、地方士绅勾结在一起,上下其手,榨取百姓最后一滴血汗。

最终的结果是,大明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

万历死亡二十四年后,大明灭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