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虽然没有
在同个温室里
可我们依然是这个世界
唯一的唯一……”
唱到最后,她看着陈念安,还有祝满仓,流下泪来:
“现在我唱的这首歌曲
给我最亲爱的弟弟
在我未来生命之旅
要和你们同手同脚走下去。”
陈镀啪啪鼓掌,黄怡然却湿了眼眶,陈镀问:“你怎么了?”
黄怡然说:“我也想我弟弟了。”
祝繁星抹抹眼睛,不好意思地说:“见笑见笑,在三个中戏大拿面前班门弄斧了。”
祝满仓抱着吉他,动容地说:“姐,你唱得很好听。”
“谢谢。”祝繁星说,“这是温岚写给她弟弟的歌,
我一直很喜欢,你们这些95后、00后估计都没听过吧?”
她还真是全场唯一一个95前,看着弟弟妹妹们年轻的脸庞,尤其是祝满仓,脸蛋儿嫩得能滴出水来,祝繁星心里不禁有些惆怅。
青春一去不复返,想当初,她也曾有过二十出头的好时光,那么潇洒,那么张扬,一转眼,离三十岁只差两年了。
陈念安伸臂揽住她:“姐,我听过的,以前我们三个一起去厦门玩,坐高铁时,你会分我一个耳机,你喜欢的那些歌,我都听过。”
祝繁星把脸颊埋在他的肩窝里:“我现在还是更喜欢听老歌。”
陈念安说:“我也是,你知道的,我很念旧。”
祝满仓突然大叫起来:“哥!你的土豆片!烤糊啦!”
“啊!”陈念安慌忙收拾土豆片,大多已烤焦,其余四人笑得前俯后仰,赶紧分着把没糊的吃掉。
黄怡然看了一眼手机,说:“《新闻联播》快结束了,我们进屋吧!马上就要播电视剧啦!”
大家都吃饱了,起身帮忙收拾东西,一通忙活后,五个人在主卧找地方坐下。
陈念安、祝繁星和祝满仓顾不上身上有没有油烟了,并排挤坐在大床上,黄怡然和陈镀坐椅子,五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那台大电视。
《新闻联播》过后是一段几分钟的广告,广告结束后,晚间剧场正式开始。
卫视播剧,不会掐掉片头曲,祝繁星让祝满仓用手机对着电视屏幕录视频,祝满仓问:“姐,拍这个干吗?”
祝繁星说:“这可是你哥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电视上,我要同步录下来!”
此时此刻,全中国所有在看这部剧的观众,没人比陈念安更期待片头曲。
片名出现了,《我究竟是哪家人》,很有质感的设计,音乐也很大气磅礴,不会让人觉得这只是一部小成本连续剧。
五个年轻人齐声欢呼,祝繁星之所以让祝满仓去摄录,是为了让自己能亲眼看到那一刻的到来。她抱着陈念安的胳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音乐声中,主创的名字随着画面切换一一出现,先是出品人、监制、制片人等等,接着是一个画面一个名字。
导演:陈镀
编剧:陈念安
第190章 第21章我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我究竟是哪家人》几乎可算是陈念安小半生的回忆录,还有他心底深处对未来的展望,只是主角变成了一个叫邵寻冬的女孩,她的身世比陈念安更为复杂。
90年代中期,农妇凌小娟上山砍柴时捡到一个冻僵的女婴,心生怜悯,把她带回家。
小娟的丈夫老邵在城里务工,家里已有两个儿子,婆婆嫌多养一个小孩太费钱,让她把女婴送走,小娟说女孩长大后可以给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做媳妇儿,婆婆才答应留下女婴。
当时是冬天,大雪漫山,小娟便给孩子取名为邵寻冬,省吃俭用买来奶粉,把她当亲生女儿般抚养。
寻冬五岁那年,老邵在工地上意外坠亡,小娟悲痛欲绝。婆婆怕她改嫁,把赔偿款攥在手里,一毛都不给她,说要供两个孙子读书,还让小娟把寻冬送走。
家里困难得揭不开锅,小娟只能外出打工,却为寻冬的去处发愁。
这五年,小娟已经打听到寻冬的生父母是隔壁村的程家,程家生了两个女儿,想要儿子,因第三个孩子还是女儿,便狠心地遗弃了。
程家知道寻冬在邵家,可从未有人来看过孩子。小娟把寻冬送回程家,程家自然不肯收,让她把孩子送去福利院,说有的是好人家愿意收养。小娟舍不得,只能把寻冬送回娘家,让年迈的爹妈抚养。凌家哥嫂有一儿一女,自然不愿多养一个孩子,小娟好说歹说,允诺将来不要彩礼,让寻冬嫁给侄子小凌,哥嫂才答应帮养。
小娟只身一人去省会打工,认识了老实本分的当地人老沈,一来二去,两个中年人搭伴过起了日子。老沈丧偶多年,住在一条胡同里,有个女儿叫沈之祺,小娟对之祺很好,两人亲如母女。
两年后,老沈的混账弟弟与妻子闹离婚,两人谁都不愿养孩子,还没满周岁的小女婴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