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转型,原本徐叔是经营一家海产加工的小作坊,他的嗅觉倒是敏锐,看到菠萝岛贻贝养殖的产业渐渐走向火红,他也决定转型专门做贻贝的深加工,比如做罐头啦、做贻贝粉、贻贝酱、贻贝零食等等。
徐采苓对此是喜闻乐见的,毕竟这意味着她不用再去帮忙晒咸鱼了……
这些年里,徐叔也攒了些积蓄,把原来的小作坊转让掉,咬咬牙把原来废弃的东华村小学租了下来,做了个贻贝精加工的小厂房。
至于贻贝的原材料嘛,肯定就是找方先锋进货啦。
徐采苓现在倒是不用再去晒咸鱼了,但每天都得去小学……不,厂房那里帮忙开贝壳。
偶尔方为和柳知意闲着也会过来探探班,帮她开开贝壳。
“你家的贝壳真难开!”
“看技术的好吧,你瞧我怎么一下就开了?”
“现在学校真的是我家了……”
徐采苓不由地感叹。
还记得去年学校刚倒闭的时候,方为说以后东华小学会租给别人当海产加工厂,她那时还不信,却没想到居然成了她家的厂……
好在东华小学又破又小,不然厂房太大的话,她不是开贝壳要开麻了啊?
祈祷徐叔不要听见傻闺女的心里话……
第171章 文老师要离开?
八月二十七号,沪海。
窗外滴滴答答地下着雨,天空显得有些阴霾。
眼看着就要到开学的日子了,文素素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少有的忧愁情绪染上心头,她进入了人生里最为难的时候。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调整好情绪,避免再次无谓的争吵,提着手里熬好的粥,轻轻地推开了病房的门。
这是一间独立的高级病房。
房间里最显眼的是那张白色的病床,身边放着各种医疗设备,床上躺着的那位脸色苍白的妇人,正是她的母亲。
事情发生在两天前,母女俩再次因为去偏远海岛支教的问题争吵了起来,母女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文素素决定啥也不管,过两天就离开沪海回学校去的时候,当晚母亲便因为剧烈的腹痛和高烧住进了医院里。
是比较严重的胆结石伴随急性胆囊炎,昨天才刚做完手术,保守估计也得住院个十天半个月的……
哪怕和母亲意见不合,但文素素也从未想到会有这种事发生,一时间急得焦头烂额的。
好在不算是太过严重的问题,加上家境优渥,接受良好的医疗手术后,出院后多注意就没啥大事了,但这也给文素素敲响了警钟,恍然回过神来才发现,向来如精英女强人一般的母亲,不知不觉也是一位五十三岁的人了……
父亲的年纪也渐渐大了,身体的小毛病同样很多,夫妻俩都到了这个岁数,财富有了、地位也有了,剩下为数不多的念想,可不就是平平安安的,闺女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么?
可以说,这是文素素和父母之间矛盾最为激化的一次,也同样是她人生里最最为难的一次了。
病床上。
李珺正阖眼安睡,也许是麻药的劲儿过了,刀口传来的阵阵疼痛,令得她在睡梦中也眉头皱起,额头渗出一些冷汗来。
文素素将手里提着的粥轻轻放到桌面上,扯了两张纸巾,小心翼翼地给母亲擦擦额头的汗。
李珺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想说话,但喉咙沙哑的利害。
“素素……”
“妈,你醒啦?”
“嗯……”
李珺想要撑着床坐起来,可刚一动,刀口传来的剧痛就令得她拧紧了眉头。
不等她主动说,细心的文素素便明白了母亲的意思,赶忙将病床头摇高一些,手掌托着她的后背,将枕头垫到她身后去,让她半坐半躺着。
“呼……这人啊,年纪一大就禁不起折腾,生点小病就差要了我半条命……”
“妈,还小病呢!现在感觉好些了嘛?”
“嗯……给我倒点水吧。”
文素素便拿出来杯子,冷水热水调了调,感觉水温差不多了,这才捧着杯子小心递给母亲。
“妈,我喂你吧。”
“没事,妈自己来……”
“你手都拿不稳了。”
文素素见状,不由分说,拿出来小汤匙,一点一点地细心给母亲喂了点水。
喝完水,文素素又拧开保温罐子,是一份胡萝卜瘦肉粥,瘦肉全部剁成肉糜,跟白粥一起熬得软烂易于消化,虽然清淡,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医生说你现在最好只喝点粥,那些油腻的、重味的就不要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