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点错都没有。
她说这番话时,眼中有化不开的浓雾。月月已然明白,这是她付出极大代价才得出的结论。
一个体贴、暖心的人,此时应该选择闭口不问,若是口舌上的本事再强一些,甚至可以考虑多说几句慰藉之语,以抚人心。
可惜月月并不属于这二者中的一个,她只是继续躺在床上,看着头顶的帷帐,对优昙道:你本可以什么都不告诉我,那我一定什么都不问。可是你似是而非地说了几句话,我的好奇心真真被勾起来了。
当一个人开始好奇,她必会开始刨根问底式地挖掘真相。这是人之本性,月月作为一个俗人,自然不会免俗。
优昙师傅觉得你不想我知道的那些事,是你亲口告诉我比较好,还是来日我自己寻出真相比较好?月月将问题抛给优昙,让她替自己做个抉择。
仅看优昙的态度,月月便知让她选择出家这件事必然与优昙自身有关,也与她有关。
而且这事绝对小不了,不是有心人有意隐瞒,就能做到密不透风,不让任何人知晓的。
更何况有些事,绝对不是咽下肚一辈子不言就能自己消化的,有时候把话说出来,才能更好地解脱。
优昙凝注着月月苍白的脸庞沉默良久,她将从滚烫变得温热适口的白粥递到月月手中,才道:你乖乖吃饭,我就把最近发生的事告诉你。
月月自然没有异议,接过碗和勺,刚舀了一勺白粥入口,就听见优昙在自己的脑袋上空当了道惊天巨雷。
你被送出宫一个月后,皇上在几个大臣的鼓动下决定废后,优昙面无表情地说着足以引起四方震动的天家大事,国舅长孙无忌、你先前在北宫救下的女孩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还有我的未婚夫尉迟炯均参与其中。
这这信息太具有冲击力,月月一时之间都不知该露出什么表情,他们的计划成功了吗?
优昙垂下眼眸,轻轻摇头:自然是没有的。尉迟炯知道我深受皇后娘娘信重,特意在他们准备实施计划前找上我,希望我能暗中帮助他们。
月月喝粥的动作一顿,优昙的种种反应表明,尉迟炯他们的计划会失败,绝对和她又逃不开的关系。
优昙深吸一口气,接着道:我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决定将此事告知皇后娘娘。于是尉迟炯他们的计划败露,参与此事的三十六家公卿贵族皆落入娘娘特意编织的罗网之中,为首的两位重臣长孙无忌、上官仪如今都已经魂归地府。
那尉迟炯呢?月月小心翼翼地询问。
优昙抬眸看着她道:他是神武营的龙骑都尉,家传武功甚是高明,追捕他的人根本拦不住,所以他侥幸逃过此劫。
优昙闭口不谈她是在武则天面前如何百般祈求这位面不改色心不跳下令诛杀所有反对她的人的政治家饶尉迟炯一命的,只是说出此事的最终结果。
优昙对尉迟炯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不被列在朝廷通缉名单上已是十分满足,再无他求。
只是她心里清楚,虽然尉迟炯平安无事,但是他们这对青梅竹马的缘分,在她决定向武则天告发他们废后的密谋时,便走到了尽头,再无修复的可能。
他们之间隔着政治理念的不同、男女观念的差异,以及此次事件中家破人亡的参与者,和他们无辜受害的亲人的血泪,绝没有分毫再续前缘的可能。
优昙与武则天是在武则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嫔妃,在他去世后被送入感业寺时相识的,两人一见如故,互相引以为知己。
后来武则天被李治接回皇宫,优昙带发修行期满,便随她一起入宫,辅佐她成就大事。
她本打算辅佐武则天到二十五岁就离开皇宫与尉迟炯成亲,谁知还差最后一两年,她便满二十五岁,只是她和尉迟炯再无成亲的可能。